第一九七章 名号的由来(2/3)

作品:《诡三国

:“子渊不辞危难,尊师重义,真乃君子所为也。”普通人见到了战争,还不是赶快有多远就躲多远,而斐潜竟然为了师徒之义,迎着危险而上,确实是让人有些敬佩。

常林心中原本还因为方才的事情,略略有一些不满,但是现在听到了斐潜这样的回答,顿时觉得若是自己,可能也不一定能够做到这样的地步,感慨之下,之前的心中的小疙瘩,也就彻底的消散了。

斐潜当然不免也要询问一下常林究竟是遇到了什么事,竟然也是夜宿山地。

常林微微叹息一声,说了起来。

原来常家也算是河内温县的一个老字号的当地士族,虽然没有出过什么高官,但是也算是温县的一个略有名气的诗书之家。

而这样的一个温县士族,却因为一件小事,差一点被河内太守王匡搞了一个倾家荡产……

讨董檄文传遍关东地区,河内太守王匡也举起讨伐董卓的大旗,但是郡内钱财不足,没办法召集更多的人马。

于是王匡便派了一些自己的门生在其下属的县里寻找官员及百姓的过失,一旦发现便立即关押,然后判定罪责,并以此让他们用钱或粮食来赎罪,如果延误期限,就灭其宗族,以树威严……

而常林的叔父因为些小事打了宾客几巴掌,被王匡的门生得知,报到了王匡之处,王匡便下令将常林的叔父关进牢房问罪。

整个常家都有些惶恐不安,不知道要上交多少钱财才能填满王匡的 ,后来是常林去找了王匡的同乡胡母彪,拜托他进行求情,王匡才将常林的叔父放了回来。

虽然这一次王匡饶过了常家,但是常家害怕王匡那一天又想到这个茬,便觉得河内郡不怎么安全,便举家迁移,正好这几日也是走到了此处,借此处的温泉修整一番,却没想到发现了斐潜一行,看着其下的兵士又有些像官兵,所以担心是王匡派人前来捉拿,才让常林带了人偷偷过来查看……

王匡王公节?竟是这样的人?

“昔闻河内王公节乃有八厨之风,侠而好义,怎会如此做派?”斐潜有些不解,这个人之前也是有听说过,但是当时似乎还算是比较的正面,之前还听说王匡仗义疏财,为人侠气,怎么到了太守之位后变得如此贪财?

常林苦笑道:“当日王公节继任河内,吾等尚以手加额,不胜欢喜,未曾想到……但略些风闻,言及王公节此举并非为己所欲,乃受他人之命尔……”

他人之命?

谁能命令一个河内太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诡三国 最新章节第一九七章 名号的由来,网址:https://www.384g.com/html/14/14691/197.html